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?
武松打虎――(一举成名)。
时迁报警――(贼喊捉贼)。
时迁进牧场――(顺手牵羊)。
时迁照镜子――(贼头贼脑)。
张天师捉妖――(拿手好戏)。
李逵的板斧――逢人就砍
李逵升堂判案――乱打一通
李逵断案――强者有理
李逵开铁匠铺――人强货硬
李逵卖煤炭――黑对黑;黑上加黑
关公斗李逵――大刀阔斧
老虎扑食――三股劲
李逵上阵――身先士卒
史进认师父――甘拜下风
孙二娘开店―― 谋财害命
石迁偷鸡―― 不打自招
武松看鸭子――英雄无用武之地
武大郎上墙头――上不来下不去
武大郎攀杠子――够不着
贼去了关门――迟了
黑旋风劈宋公明――错看(砍)了人
卢俊义上梁山――不请自来
林冲误入白虎堂--有口难辨
林教头发配沧州―― 一路风险。
林冲到了野猪林――绝处逢生。
洪教头挑林冲――找打
杨志卖刀――英雄末路
鲁智深出家――无牵无挂
酒肉和尚菜道士――岂有此理
李逵打宋江――过后陪不是
关于水浒传的歇后语都有什么?
水浒传的歇后语:
1.(王伦)当寨主――不能容人。
2.(高俅)当太尉――一步登天。
3.(母夜叉)撒泼――惹不起。
4.(武大郎)看戏――人云亦云。
5.(解珍、解宝)坐班房――难兄难弟。
6.(武大郎)上楼梯――步步高升。
7.(花荣)射箭――百发百中。
8.(张顺)浪里斗李逵―不打不相识。
9.黑旋风李逵――(有勇无谋)。
10.林冲上梁山――(官逼民反)。
11.武大郎开豆腐店――(人软货不硬)
12.武松打虎――(一举成名)。
13.时迁报警――(贼喊捉贼)。
14.时迁进牧场――(顺手牵羊)。
15.时迁照镜子――(贼头贼脑)。
16.张天师捉妖――(拿手好戏)。武大郎开豆腐店――人软货不硬 西门庆请武大郎――没安好心 没有三两三,不敢上梁山有关林冲的 : 1.林冲买宝刀――哪知是计 2.林冲误入白虎堂――上当受骗 3.林冲误入白虎堂――祸从天降 4.林冲误入白虎堂――有口难辩 5.林冲棒打洪教头――看破绽下手 6.林教头发配沧州―― 一路风险 7.林冲到了野猪林――绝处逢生有关鲁智深的 1.三拳打死镇关西――痛快 2.鲁智深醉打山门――个个都怕 3.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――好大的力气 4.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――够义气有关武松的 1.景阳冈上武松遇大虫――不是虎死就是人伤 2.恶狗服粗棍,猛虎怕武松 3.老虎扑食――三股劲
剧中人物语言风趣幽默,同时又透着符合人物年纪的成熟。在台词语言的表达中,剧中人经常使用歇后语。在年轻人中,歇后语似乎用得很少了,但对有些年纪的他们来说,歇后语往往生动诙谐、一语中的,是生活的艺术。除了语言的喜剧色彩,编剧还在喜剧外衣下面深藏了价值观引导。在考验小吕是否能经得起金钱诱惑之后,“大喷子”道出“别拿钱当钱,别拿事儿当事儿”的真理,颇有“看山不是山”的中国哲学意味。歇后语:1绿锦缎上绣牡丹花2老九的弟弟3白骨精遇到孙悟空_歇后语:1绿锦缎上绣牡丹花2老九的弟弟3白骨精遇到孙悟空_能回答几个是几个!歇后语:1绿锦缎上绣牡丹花2老九的弟弟3白骨精遇到孙悟空_歇后语:说起张飞我们会想到说唱脸谱中叫喳喳的形象,会想到他吹胡子瞪眼睛的风风火火的形象,还会有很多歇后语都是以张飞开头的。其实对这一人物有这样的形象设计,是因为他或多或少和这方面有所相似。它全身长着雪白雪白的绒毛,耳朵像电线杆一样竖得直直的。它的眼睛红红的,所以,它还有一个外号,叫“红眼病”。它的嘴巴很特别,是三瓣嘴。关于它的尾巴还有一句歇后语呢,就是“兔子的尾巴长不了”。它的腿也很有特点,前腿长,后退短,所以它只能蹦着走。3、语句学习。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。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确的搭配。注意积累词语。巩固对助词、副词的认识。从感性上认识歇后语。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。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,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。从感性上认识夸张的修辞方法。复习表示因果、转折、递进、假设关系的简单复句。从感性上认识表示选择、条件关系的复句。游园活动在校园里开展,除了数数游戏、抢板凳、巧接对联或歇后语、你画我猜等简单的游戏之外,学校还别出心裁将预防家庭暴力、校园欺凌、拐卖的内容设计到游园活动中,每个项目都排了长长的队伍,周校长介绍,“我们的目的首先是寓教于乐,其次是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,用赢得的‘奖券’去兑换喜欢的学习用品,或者几人凑到一起兑换‘很贵’的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。让他们从小就知道,所有的获得都是要付出努力的,有时必须团结合作才能达成目标”。习语(xíyǔ)语言是文化的载体,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。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,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,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,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。习语通常包括成语、俗语、格言、歇后语、谚语、俚语、行话等。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,音律协调,或含蓄幽默,或严肃典雅,言简意赅,形象生动,妙趣横生,给人一种美的享受。习语是语言的精华,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。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人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jiazhaoyikaotong.com/article/342061.html